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2020/9/17 13:52:04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Neo-Heckscher-Ohlin Theory)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尽可能符合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设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模型,最早是由法尔维(R. E. Falvey)就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而提出相关观点,后来进一步体现在法尔维和基尔茨考斯基(R. E. Falvey and H. Kierzkowski)提出的模型中。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概述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尽可能符合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假设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模型,最早是由法尔维(R. E. Falvey)就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而提出相关观点,后来进一步体现在法尔维和基尔茨考斯基(R. E. Falvey and H. Kierzkowski)提出的模型中。

  法尔维认为,由许多不同厂商生产的质量不同的产品品种,且这些产品品种都没有规模效应,那么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就可能发生。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与经典的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有相似之处,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出口质量高的物品,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出口质量低的物品。

  法尔维和基尔茨考斯基认为,即使不存在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也会存在。在供给方面,假设每一个国家只有两个部门,其中一个部门生产一个同质性产品,另一个部门生产同种商品中不同质量的产品(这些商品在国家之间的贸易将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每一个部门都雇佣劳动力,资本的使用随着产品质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高质量的产品体现了相对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技术(劳动生产率)在两国之间的差距使得它们之间的贸易不会引致各国工资均等化,资本的租金也不会相等。工资相对较低的国家在生产低质量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工资相对较高的国家在生产高质量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在这些国家,资本的价格相对较低)。在需求方面,假设两国消费者有相同的偏好,在相对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对不同质量产品的需求依消费者的收入而定:收入越高就越是顿向于消费更高质量的产品。由于分配不均,每一个国家都既有低收入的消费者,也有高收入的消费者,所以,每个国家都有对不同质量产品的需求。

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

  现在先给出法尔维和基尔茨考斯基模型相关的假定:

  (1)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个产业;劳动可以在两个产业间移动,资本是一种产业特定的要素。

  (2)法尔维为定义产品质量(垂直差异)引入了一个数值α ,产品质量越高,对应的α 越大。进一步假设生产质量越高的产品,相应每单位劳动所需的资本数量越大。于是,就可以这样界定度量单位:生产质量为α 的产品需要1单位的劳动和α 单位的资本。

  (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于任何质量而言,价格都等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以w表示工资率,以R表示资本的报酬,脚标1和2代表两个国家,有:

  P1(α) = W1 + αR1

  P2(α) = W2 + αR2

  如果w1 > w2,那么,国际贸易就会要求R1<R2 (如果R1>R2,意味着国家2能以低于国家1的成本生产任何质量的产品,两国没有贸易的余地。)。通过这一假定可以推出R1 / w1 < R2 / w2,根据相对要素密集度的价格定义,于是可将国家1看作是资本充裕的国家,国家2则是劳动充裕的国家。

  在R1 < R2的情况下,必定有一定的质量子集,包含的产品其质量在国家1是以低于国家2的成本生产的,另一子集则相反。如下图(图:产品质量与贸易优势),画出了两条由上述方程给出的线性价格-成本关系线,P2线要比P1线陡峭,是因为R2 > R1。对应于“边际质量” α0,价格在两国是相等的,即:

  W1 + α0R1 = W2 + α0R2

  \alpha_0=\frac{W_1-W_2}{R_2-R_1}

  与此同时,国家2在较低质量的产品品种(即质量子集)上与国家1相比有比较优势,而国家1在较高质量的产品品种上有比较优势。

  产品质量与贸易优势(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图:产品质量与贸易优势

  假定两个国家对较低质量和较高质量的产品品种都有需求,在典型的、没有运输成本的自由贸易条件下,必定存在国际贸易。国家1出口质量较高的产品品种到国家2,并从国家2进口质量较低的产品排尿中。因为分析的是同一产业的产品,只是产品品种质量上有差别,所以这种贸易是同产业贸易。